盐,性命攸关的抗战 ——读历史小说家李浩白新作《盐战》

作者:马骅(历史畅销书作家,著有《假装生活在宋朝:京都汴梁等地生活指南》《宋朝:珠玑罗绮竞豪奢》等。)

盐这种东西,供应充足时太稀疏平常;可是一旦有“盐荒”的出现,立即会变成性命攸关的重大事件甚至你死我活的战争。这是读历史小说家李浩白新作《盐战》后最深的感触。

《中华盐业史》对食盐的生理作用进行四点归纳:“(一)维持胃液中盐酸成分之常度。(二)调节血液之碱度。(三)维持心脏之跳动。(四)维持肌肉之感应力。在人类肌肉中常含有相当分量之无机盐类,其作用乃在维持肌肉之正常反应力。如缺少此项盐类,肌肉之反应力即难敏活,而感动作乏力。”可见,盐在维持生命、生存上的不可或缺。

公元前250年左右,蜀郡太守李冰发现了自然卤水,并且开钻出世界上第一口盐水井,一直到1943年,以四川盐业为代表的中国古老盐业才算结束。

盐虽然是日常之物,但是在战争时期,便显得格外宝贵。“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内撤,沿海的大部分盐场落入敌手,日寇实施“盐封锁”政策,盐的供应量急剧下降。史料记载,1937年全国盐产量为4266.3万担.1938年下降为2256.7万担。全国出现了食盐短缺的情况,冀、豫、皖、赣等抗日前线地区爆发了盐荒,鄂、湘等省食盐也供不应求。在此危难之际,内陆的四川井盐成为战时军民食盐供应的主要来源。

很显然,《盐战》的作者李浩白对于这一段历史是有研究并且谙熟的。他在这一段真实的历史背景中,将《盐战》的主要场景设置在川东盐业重镇忠县。

以盐业为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本来就罕有,而抗战中围绕盐业引发的悬疑谍战,更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写过《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司马懿吃三国》等历史畅销小说的李浩白,似乎特别擅长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中讲述血肉饱满、充满悬念的故事。

在作者的精心结构、从容叙述中,以忠县盐业为中心,国民党中统、军统,地方军阀帮派“武德励进会”,共产党官方机构和地下组织,日本特高课,盐业豪绅悉数登场,各方势力的互相牵制、博弈,在明线、暗线的交错中,扑朔迷离,悬念迭起。而且,韦定坤、冯承泰、赵信全等角色也是跃然纸上,真实可信。尤以里面的中统和军统的博弈角力最为出彩。实际上,在蒋介石政权中,确实是中统斗败了军统,赢到了终点。

男主角黎天成,在作者的设定中,身兼三重身份:国民党中统特派员、共产党地下党员、地方豪门的外甥。这既是一个巧妙得能串起明暗几条线索的设定,又是让人物丰满的设定,从作者过去的作品来看,他非常善于此道。

在作品的人物层面,作者非常在意主要人物的背景交代,使得人物的表现有据可依,合情合理。义与利,忠与奸,善与恶,真与假,在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外在行动中,表现得得体自然,读起来少有刻意的雕琢,人物在作品中按着自己的逻辑在行走,出乎意料时,往往又在意料之中。

很重要的是,作者在这一特殊的抗战题材的故事中,赋予了作品厚重的历史感,在塑造为国为民披肝沥胆的主要人物时,充满了激情和英雄主义色彩,使得这部作品最终成为一曲荡气回肠的救国史诗,这对于重新挖掘、认识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具有非一般的意义。

这就是历史作品的价值,这也是历史作家的责任感所在,《盐战》没有辜负这最重要的一点。

阅读提示:在线看正版小说请关注公众号:小芭推书!芭莳圈不提供资源,请大家支持正版!PS:近期盗版猖獗,芭莳圈原创书评和书单,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若强盗行径,天地宇宙可鉴,视违规转载方(+胡乱攻击方)默认将这辈子的所有好运归芭莳圈站长所有!

原文链接:https://www.basequan.com/1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