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中国夜莺”沈念卿洗净铅华,成为五省督军霍仲亨的夫人,留下一段轰动当世的传奇佳话。名门公子薛晋铭失意南下,难舍对沈念卿的无望相思,投身民族工业,成为军火巨亨。此时南北相峙、军阀混战,局势艰难,霍仲亨为促成统一大业,置自己于风口浪尖;沈念卿,为营救继子霍子谦秘密北上,却在北平与来意莫测的薛晋铭再次相逢。政界风云变幻,战火一触即发,恩怨纠缠难分,局势与人心,都正朝着不可预期的方向发展……

推荐等级:8.5分

特点: 民国

风格:出版文,文笔好

(小懒推书)【衣香鬓影】系列的第二部,今天正好推了《明月照人来》,就将这一部一起推了。喜欢民国文的不要错过,真心很棒!白茶花下,一步之遥寄相思; 三生石上,岁月相倚看缱绻。 一个时代远去,天地换了新颜,芳华付与流年。 蓦然回首百年身,惟见千秋素光同。

以下评论来自网络, 供阅读参考:

评论1

觉得比第一本要写得更好。那段动荡的年代,喜顺平安,抑或是踌躇满志,热血报国,每个人的理想,失意,和憧憬都具体而真实了。

评论2

三本书,一本比一本精彩。看完前传时,觉得只是一部构架在民国时期的言情而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看完正传时,觉得副总作品一气呵成,之中的以家国为重、先国后家的热血情怀,让人不禁对这些书中的人物心生敬佩;看完后传时,觉得若有所失,也许是那个时代给了国民太多的打击与痛苦,也许是那个时代夺走了无数国人的生命与尊严。

有人说,这套书在前传时完结是最好的,加了后面的正传,显得有些不妥;有人觉得即使不看前传和正传,单只看后传,也是精彩的,因为后传和前面两部没有什么联系,可以独立地去看。而诚如作者所说“单看哪一本,都只是一本普通的言情小说而已。”只有把三本放在一起看,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才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佳作。

而我觉得:

不看前传,不会知道如何与程以哲结怨,如何与霍仲亨相识,如何与四少错过;

不看正传,不会知道霍仲亨“志在家国”是如何地豪迈,不会知道霍子谦是如何罹难,不会知道四少经过了怎样的企盼与渴望,不会知道念卿一介女流如何为国为家周旋与争斗;

不看后传,不会知道四少的坚持与等待,不会知道念卿的坚强与苦楚。

只有将三本作品都看完,整部作品才能够摆脱言情的枷锁,显得如此地大气与荡气回肠,整部作品才能够不再普通。

男人的致命伤,永远都是女人吧,南方派的顾青衣,北方派的云漪,亲日派派的方洛丽,但凡能够使男人稍微卸下防备的,都是女人。但其实,女人是最不稳定的棋子,她们是情感大于理智的生物,最容易动情,情动之下,什么秘密都不再会秘密了。在女人那里,什么国事天下事,惟有情事最重要。纵然象念卿那样在大事上以国事为重,但仍然期盼着能够与相爱的人什么都不管,过着相爱的生活。

而颜世则、程以哲等人更不用说了,被女人甩了后,毅然参加变革,虽然是站在非正义方,但毕竟他们有了自己的立场。可他们执着的,仍然是对甩了他们的女人的仇恨,仿佛他们从此后人生的目标就是如何去报复这些女人,纵使到了多年后应该一笑抿恩仇的时候,仍然在最后环节痛伤那些女人。如此小气,这也许就是他们这些真小人与霍仲亨、薛晋铭这样的真君子的差别吧。

霍沈念卿——芳华绝代,洗尽铅华亦动人

原文引用:“萍水相逢,多年之前,是谁与谁的萍水相逢,结下生死离合悲欢归去都斩不断的眷恋,岁月悠悠,旧日容颜,早已更改,人世风景几经沉浮变换,谁还在故地徘徊。”

这是一个怎样绝代的女子啊,让两个如此优秀的男人甘愿为她守候,被无数国人甚至是外国人崇敬,周旋于清朝遗老、亲日派、革命派、各路军阀之间。这是一个怎样痴情的女子啊,纵使面临时终生长睡不醒的可能,仍然会掷地有声地说:我是霍仲亨的人,一直是,永远是;纵使霍仲亨化作碧空中那一簇血肉铸成的花,她仍然为他痴守,那几年的共处,换来了一生一世的怀念;这又是一个怎样”绝情“的女子啊,大是大非面前以家国为重,所以能够独留唯一的妹妹念乔,而毅然地走向那步满荆棘的法庭;当四少苦守了她数年之后,以一句”此生,我只能这样了”继续着她对霍仲亨的怀念,继续着对四少残忍地拒绝与疏远。

念卿对四少说,这一世我只能这样了。如果真的有来世,如果在来世依然有这样两个男子来到念卿身边,想必念卿还是会选择霍仲亨吧,有些人或事情,这次选择了,那么就会一直都会选择吧,不会改变的。

霍仲亨——柔情铁汉,挥斥方遒壮志踌

原文引用:“明知他不信任她,她便以决绝回敬他的猜疑;他预想到她的背叛,她便报之以不容回绝的坚持,偏要他承认她,站到她身边来,与她共同进退。他就知道,这刁钻的女人从不肯吃亏,连谁多爱谁几分也要讨价还价,任人摆布绝不是她的作派。旁人将她做为刺向霍仲亨的矛,她却变作他的盾,转身迎上身后刀刃,拼却微末之力搅翻这重重机关;如此不计后果、不惜代价,怕是将一切都豁了出去。”

他是一个为国而生为国而死的英雄,是为了国家统一的一代枭雄,是最最令霍沈念卿甘愿与之相守一生的豪杰。从最初与云漪的互相猜忌与各自为谋,到后来与念卿的情深意重,从最初与四少的政见不合,到后来与四少的同进同守,维系他们的,不只是那一份爱国的心,还有对某个女人同样的感情与爱。

对敌时,他如噬血之鹰,作战时,所向披靡,而在对待念卿时,又柔情无比。当念卿肺结核病治疗时,昏迷了七天,在那七天里,他始终守在她身边。“她夜里被疼痛折磨无法入睡,他也睁着眼与她一起无眠。她昏迷中一口水也灌不进去,他也同她一起不吃不喝。她枯槁,他同她一起枯槁。她消瘦,他同她一起消瘦。”这是怎样深情的一个男子啊。

他的爱情,他的征战,他的退隐,他的致力于国家军事工业,他的化身云烟,都是如此投入,而又如此完美。我觉得,对于他的座机爆炸,对他对念卿来说是最完美的结局,我实在无法想象如果他是正常病亡,念卿会受到怎样的折磨与煎熬,不如就这样痛快吧,既然他一直都是一个痛快的人,那不如就这样逝于转瞬间吧。

在整部书中,他几乎没犯过任何错误,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

薛晋铭 ——除却巫山,为伊为国尽风流

原文引用:“有伊这一句,万般错,又如何。当他注视着他,无论何时,只要有她的注视,他的笑容便立即温柔起来。仿佛是不约而同的记起,往昔夜夜翩飞在觥筹酒色里的彼此,她正妩媚,他正风华,那些身影都模糊在时光里,轻笑浅颦,抛掷流年……却不知道,而后的每一次共舞,都成了奢侈。在美杜莎的时候,每一晚的共舞,他送要将一朵黑色玫瑰簪在她的鬓旁,她是他赢得的稀世奇珍。而今倒映在他幽深眼里,她的身影,静静无言,已成了光影里永不凋谢的黑色玫瑰。四目相对,薛晋铭笑容渐深,缓缓后退一步,朝念卿伸出手——”

书中,最让我心疼的,应该是四少了吧。这样一个天之骄子,从来只许他负人,不许他人负己。而遇到念卿,从此沦陷。最多情的人,往往应该是最痴情的,游走于各色女人当中,没有遇到让他认定终生的人,就显得薄情博爱,但当真真遇到了那样一个人,哪怕是被骗得粉身碎骨,亦是从今后眼中只有她,亦是为佳人散尽千金只为那轻轻一笑,也是心甘了,哪怕是轻轻叫出念卿这个名字,以往的家道中落,无家无亲,也是无悔的。

四少后来对念卿的感情,有敬佩有崇拜有得不到的遗憾,方洛丽始终不如云漪那样妩媚与大义,蕙殊始终不如念卿那样智慧与明理,而胡梦蝶,不过是童年的一个玩伴,成年后的一个知己而已,如果四少想开始,早已经开始,何苦等到家破人亡?所以,胡梦蝶,终不是四少心里的那个人。这千万人加起来,都抵不过念卿的一个回眸,一个背影。象四少所说的,可能对念卿的所有感情,只是一种不甘吧。这种感情,升华得高尚无比,非友情非爱情非亲情,而是凌驾于友情、爱情与亲情之上的另一种感情。聪明大气如霍仲亨是不会去

怀疑这种感情的,这种感情,是千万人求不来遇不到的。

最多情的人,也是最钟情的吧。象林燕绮说的那样,他总是为别人着想的。细想下来,确实如此。与胡梦蝶的婚姻,只是在胡梦蝶临终前满足她那短暂一生中的一个愿望;与方洛丽订婚,只是为了引导方洛丽从亲日派阵营中脱离,还她一个新生,让她和她的私生女有一个名份,能够在这乱世中好好地存活;而与林燕绮的婚姻,初时为假,被林的家人看到后,索性向林求婚,只是因为这样可以让林燕绮在家人面前不会那样难堪与尴尬。

其实想想,作者对四少也是公平的,让霍仲亨与念卿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了几年,让霍仲亨与念卿遁世游历几年后,终将念卿还给了四少。虽然念卿始终为霍氏,但最终是四少与念卿相扶走完了一生,那种相濡以沫,那种完全不需要言语的默契与相知,是无关爱情的。

小小质疑

在对于霍子谦结局的处理上,我觉得有些不妥。霍仲亨让霍子谦看光明社成员行刑那一段,显得过于偏激。即使霍子谦不明白父亲的心,但冷静如念卿也应该明白,年轻人终有年轻人要走的路,何苦让年轻人跟着父亲的老路走?上一辈人的时代终是会过去的,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想法,就应该激情澎湃,不切实际就应该是年轻人的权利。为什么不让霍子谦自己去闯?怕污了他父亲的名声吗?可从作者对霍子谦的描写来看,霍子谦也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也可以带兵打仗的,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去看明白自己应该走的路?在霍子谦

这件事情上,霍仲亨的错要多于霍子谦。

童年少年时父爱的缺失,看到母亲孤苦伶仃只身一人,连死后父亲都没回到家中去凭吊,用念卿的话说,当时霍仲亨正处在风口浪尖上,不能回去。但念卿生病时,正值南北合谈,祖国统一的紧要关头,霍仲亨不是也偷偷回到南方,守在念卿的身边?所以,这无关于是不是事务缠身,而确是关乎爱情的。能怪霍子谦对父亲有偏见吗?

霍仲亨也许恨铁不成钢,但总觉得是操之过急的。既然你们能够退隐,那为什么不让霍子谦自己出去放手一搏?霍子谦的说法没错,霍仲亨虽然致力与南北统一,少内战,虽然主张废督,但他毕竟仍然是一个军阀,行事确是军阀作风。连对霍子谦都是有冲突就打,更何况是对那些被判定是叛徒的人?

总之,作者为霍子谦安排的一生,尤其是他的死亡,是霍仲亨和念卿人格、行事上塑造的失败。

关于本书2

后传看到近一半时,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艾默一定要去让世人明白真相,即使此刻明白真相,未来也不免得会继续有这样或那样新的传说传出。想必如果念卿知道,会挑眉一笑,冷冷地说随他们去吧;如果霍仲亨知道,会大笑着说,我只是志在家国,后人的评说,与我无关;而如果薛晋铭知道,则会用那迷死众佳人的笑和深邃的眼光说,人海阔,何日不见波。

总说,痴情如霍沈念卿,痴情如薛晋铭,但其他人又岂是不痴情的?林燕绮,最终没有去美国,后传《明月照人来》,看得让人悲伤。不是为了念卿对霍仲亨的终生的追忆,不是为了四少对念卿倾尽一生的守护与等待,不是为了霍仲亨命丧天际,而是为了那些年轻的生命的消亡。在那个乱世,无数少年为了家国而呼喊而斗争,无数少年为了家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那些没有失去生命的,或被迫流离失所,或被迫离家离国,或亲人尽失,从此独活于世。

对于林燕绮等人的殉国,其实只是小小震惊了一下,毕竟在这个时代在这本书中,总要有人牺牲的。可当看到霍霖、高彦飞、敏言这些在书中诞生、在书中成生、在书中为爱挣扎的人物失去生命时,忽然觉得残忍无比。他们就好象是我们看着出生看着成长的精灵,那么活泼,那么具有青春活力,忽然之间就那样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忽然之前就那样杳无音信,忽然之前就那样天翻地覆……

多年不到风月场所的念卿忽然去了那里,忽然在那里遇到了四莲,为了四莲不惜与四少争吵,只为救这个“我的家人”,而四莲又救了霍霖,这也许就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吧。每一件事都有一个起因,一个目的,只是有时这个起因或目的会马上呈现,而有些起因或目的,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候来到我们面前。

霍霖在给妈妈的信中说,最不能原谅的,是我自己。谁也不曾想,那一别竟是永恒,我们最爱的霍霖,看着她出生,看着她玩耍,看着她为了敏言而伤心,就这样远离家国,独自一人生存,就这样带头对母亲的愧疚与思念而终。

而机缘是多么地弄人啊,明明母女两人都在世,却都误以为对方已去,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对女儿,就连对我们这样毫无关联的读者看来,都是残酷的。而四莲怕念卿接到霍霖的平安信后,会象对待子谦那样对待霍霖,可岂知,这时的念卿念的,只是霍霖做什么都随她,只要活着就好,终究,四莲为了顾虑,阻止了他们的联系。这无数的阴差阳错,铸就了每个人的一生。

我是一个普通人,想的是普通的事。看完前传后,我想,就这样吧,让念卿跟着霍仲亨,从此享福吧。当看完正传后,我想,念卿与霍仲亨经历了如此纷繁复杂的乱世,作者既已经安排他们退隐,那么他们从此就象杨过与小龙女一样,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吧。从此后,山高水远,一切的一切都与我无关,那一段风流佳话,为国厮杀,都一如风中的歌,越飘越远,最终只落得个史书上的名字,淡得不可再淡。当看后传时,我发现我的狭隘,他们不是退隐,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救国。如果作者真的让他们不问世事,那就真的不象他们了,而那句“志在家国”,也就成了一句空谈了。纵然日后退隐,过着那无争无欲的生活,但那伤痕累累的心,又岂能一如当初般恣意纵歌,快意饮酒?

看完书后,一直在想,如此这般的人物,数尽风流,但终不过是一抔净土掩风流,他们终不过是会淹没在历史的洪荒中,幻化成一个名字,这些名字淡淡的,甚至被风一吹,都会支离破碎,从此再无人记起,而历史,就是由这样一些不会再被后人所知的名字构成的吧。似这般风流人物,只是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人呢?我们真的只是历史中的蜉蝣而已,短暂存在,永久消失。

作者在书中说,那些古老的建筑,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是有故事的,确实如此。谁知道在这样的建筑里,曾经上演过怎样的爱恨情仇,生死悲欢呢。而如今,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想象去构筑这一切,去凭吊这一切。

我相信,在那个无数枭雄竟风流的年代,肯定会有这样一批人,为国为家,重情重义,为国家的兴亡而奔忙,为国家的存亡而华发丛生。但我仍然希望,在那个年代,真有这样的霍、沈、薛这几个人物,纵然不能亲历,知道他们真正地风流过,痛快过也是好的。正象作者在书中所说“只知道他们来过,存在过,灿亮过。而后究竟坠落在哪里早已无从得知。原以为在自己自寻的往事里,旁人只是无足轻重的局外人,然而触及往事越深,识得的故人越多,便越觉得每个人都是一段传奇。纵然芸芸众生的悲欢都是一样,看来不足为奇,抛在历史的宏大画卷里,人人都是小人物,却也从无数小人物的生死离合里生出盘根错节的命运轴线,合成一个洪波涌起的时代,浪卷千堆雪,湮没英雄豪杰,荡涤浩浩河山。”

阅读提示:在线看正版小说请关注公众号:小芭推书!芭莳圈不提供资源,请大家支持正版!PS:近期盗版猖獗,芭莳圈原创书评和书单,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若强盗行径,天地宇宙可鉴,视违规转载方(+胡乱攻击方)默认将这辈子的所有好运归芭莳圈站长所有!

原文链接:https://www.basequan.com/1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