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芭莳圈扫文组 林深见鹿 9.2分 书评推文)因为故意考出糟糕的成绩,被潘西中学开除的霍尔顿从宿舍逃离到纽约,到夜总会,到剧院,到博物馆,最后,陪妹妹菲苾来到动物园坐旋转木马,一场倾盆大雨浇湿了全身,霍尔顿快乐地抛弃了离家出走的念头。
这本书不适合高中生看,适合大学生及以上群体观看。
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主人公霍尔顿对世俗的假模假式和一些学校规则的强烈批判及厌倦,一种深深的厌世情绪充斥着整本书,很少有让人喘口气舒缓一下的时候,一些幽默的笑点也是黑色系,展现了一个高中生迷茫而又抑郁的精神世界。
第一人称的口吻间接展现了霍尔顿对自己的认知,或许和绝大多数男高中生一样:好色、胆小自卑、撒谎成性、说话不说重点、爱逃避、渴望被理解。
他看清了社会的规则,却又厌烦这样的规则。他想装大人但又厌恶惺惺作态、假模假式的成人世界。他处在孩童和成人的过渡期。
成人的世界充满了伪装和掩饰,他却唯独热爱真诚,只允许真诚的存在。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利益和金钱等现实生存的考量,他却唯独向往放荡不羁爱自由。
他时常幻想。书中多次出现他受挫时自我安慰式的幻想,幻想他把酒吧那个坑钱的混账打得满地找牙,甚至开枪把他打死。他时常幻想。幻想世界某个地方,没有一个人认识他,他也不跟任何人说话,自由地待在世界上某个角落,待在自己的安全壳中。
他讨厌假模假式的人,例如斯特拉德莱塔,外表英俊,但里子是个彻头彻尾的自恋狂,整天对着镜子摆弄自己的头发。然而,正是这样的家伙和自己心爱的女孩——琴——约会,在车上卿卿我我,发生亲密关系。他终于鼓起勇气,裹挟着愤怒,替心爱的女孩惩罚这样的混账。他挥舞了拳头,虽然最后被揍的是他自己,他力气小得惊人。他每次想起琴,每次想要和琴通电话,每次想要找琴时,总是给自己找借口推到外部原因,哎呀,没那个心情什么的,试图说服自己不是因为胆小怯懦,而是确实没心情什么的。当然,他也知道自己是个胆小鬼,继而对自己产生深深地厌恶。
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卑的滋味,所以他对室友,对妹妹,对其他任何人,宁可自身麻烦一点,也不愿他们感受到那份孤独寂寞的心情。
他还有一个妹妹,他很喜欢妹妹菲苾,无论他怎么撒谎,说了什么,九岁的她总能懂得他要表达什么,这个世上只有妹妹懂他。他给妹妹买了抢手的唱片,在一个深夜不小心摔碎了,妹妹菲苾却什么埋怨也没有,说自己正好在收集碎唱片。一个有钱人家的九岁小女孩并不是刻板印象里的骄横刁蛮,而是这样通情达理,她对艺术音乐有自己的看法,她做事有主见,在结尾智慧地将哥哥离家出走的心给栓了回来。只因她说了句:“我要跟你一块走。”她真是漂亮极了。
有人认为这本书的主旨是要人们做一个真诚的人。但我觉得是珍惜孩子,珍惜宝贵的童心。正因为对妹妹的珍惜和留恋使得霍尔顿放弃了离家出走。他说过他想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着麦田里肆无忌惮狂奔玩耍的孩子们。霍尔顿守望的,正是小孩还没有变成大人时的那份纯真。
所评书籍:《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 J·D·塞林格
阅读提示:芭莳圈是出于爱好创办的书评网站,愿为天下爱书人淘遍天下好文!
关注公众号“芭莳圈”,及时获取最新最全推文!
网站运营不易,“芭莳圈”还请到访的书友们能够动动手指,点点页面的广告,助力网站的持续稳定运营,鼓励小懒坚持下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