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芭莳圈扫文组 夕阳的余辉 8.8分 书评推文)这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主要讲述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的老残,靠治病糊口,摇铃奔走江湖的所见所闻。
文中大概写了三类为官者,他们要么有才急于升官,要么清廉自恃清高,要么官小夹缝求生,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为民而一心为己,百姓于他们而言,就如砧板上的肉,被随意切割来切割去。老残因有些名声,故与这些官员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也正因此,老残才为我们展示了最真实的官场和最触动人心的人间悲剧。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本血书,由普通人的血浇灌,大大小小的冤案,看的人潸然泪下,有全家灭门冤案,有杀父抢女占财的官匪,也有为治理河水而将堤内十几万百姓于不顾的“刽子手”,他们杀人于无形,冤案惨案数不胜数,民间怨声载道,几十万条性命白白枉死,河上浮尸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小说开头便奠定了“冤”的基调。
老残和好友为救人,被船上人诬陷,说他们与洋人勾结企图卖船,最后被推入大海…..等到梦醒,老残才发现,原来只是虚惊一场,读到这,书外的我,也实在为老残捏了把汗,庆幸这只是个梦,否则,老残都不在了,我还看啥(其实这里深究的话,船上的几类人,分别代表了当时不同的阶层人物,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可自行百度)。
老残醒后开始游历,边替人治病赚诊费,边游历四野结交好友。老残笔下的风景之美和看病所得的银两之多,简直羡煞我也,这不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吗,但是此番自然美景,换到人的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老残出生于科第世家,因自身性格及家庭原因,并没有求取功名的心,以老残的话来讲,就是性情过于疏放,不合时宜,二来攀的高跌的重,游历山水,替人治病,倒也符合他的性格。可耐不住老残太过优秀,早已被爱才的官员看中,例如文中的宫保,想招他做幕僚,老残婉拒没去,并连夜租车跑了,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老残还挺可爱挺潇洒的,说走就走,也就是老残这一走,宫保的河工一事,老残没有了参与的机会,以至于后来宫保和其他官员采用贾让治河三策,让几十万条性命命丧河中(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或许老残即便留了下来,也无济于事,毕竟他是方外人,哪能说得动整个官员)……
在曹州府时,老残因听闻玉贤治理有方,所辖区域无一盗匪,甚至到了路上有钱都不会有人捡的地步,如此好官,他真想瞧一瞧他是如何做到的,可所见却与老残所闻大相径庭。
恰逢当时官府追捕一伙强盗,搜查到了当地大户人家于家,因于家之前与强盗有过节,强盗便将证物偷偷放在了于家,等到官府搜查于家时,证据确凿,于家人百口难辩,被冤而收押入狱。这桩看起来从各方面都“合情合理”的案件,他不听于家人喊冤,不调查事情真相,顺水推舟做了强盗的兵器,害死了于家爷三儿,也直接导致于家家破人亡,大儿媳直接殉节。看到官府门前的那四口棺材,只觉触目惊心,而这位官府大人,满脑子却都想的是又成功办了一起案子,离升官也就不远了,更可笑的是,此番动作就连强盗都颇感惊讶,原只是想让于家吃些苦头,但并未想过要他们的性命…..
想想看,当一方父母官做了强盗的兵器,成了恶魔的代言人,他手下的百姓皆可是刀下魂。其实他也曾对这起案件是否有冤情存疑,在手下人求情时,他却并没有悔改,反而说不论他们是否冤枉,若是此时放了他们,将来自己的前程保不住,只有斩草除根…..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名声与前程,哪怕脚踩尸体万千也在所不惜,纵然民怨四起,亦无人敢开口说真话,因为稍不甚,站笼可能就会飞到你脖子上。好名声背后,是一着不慎全家都命丧黄泉的惧怕?还是百姓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由衷的感谢?这可能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升官,百姓只是垫脚石,死活不重要。所以老残在此感慨,有才的人做官急于升官,而无才的人做官混日子,两相比较,有才之人做官更可怕,因为他们往往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掌天下则天下死。
及至后来,老残为申东造出谋划策,为平县内盗匪,他建议请自己的好友李仁甫来此县做保镖,此人有一定的江湖地位,按照当时的江湖规矩,彼此以名号划分区域,其他区域的强盗便不敢来犯,境内也就无盗可寻,当官的可高枕无忧,百姓也不用日夜担心。
于是老残给李仁甫去信一封,让申东造的弟弟申子平亲自去接,以显诚意。申子平在寻人的途中,遇到山中一户人家,因聊得投缘,便谈起了哲学,弹起了音乐,论起了儒释道……这几章让我不得不感叹作者的学识广博,涉猎颇丰。其中关于老虎一事,作者的感悟令我印象深刻。我们常说,虎啸狼嚎,老虎在山中的叫声绵长而又气势磅礴,颇具威严,这是因为虎在山中,应着四面皆山的地势,一旦发出声音,声势浩大又颇具威慑力,但虎到了平原,就没有这个威势了,这就好比朝廷的官,受了气可以回家拿孩子老婆撒气,因为在家里自己是大王,但是在外就如到了平原,不敢说硬话,受到辱骂也不敢辞官,同虎不敢离山,龙不敢失水是一样的道理,真是好形象的比喻。
文章的后几回,老残用自己的智慧,险救了魏家上下几十口人,阻止了第二次灭门惨案的发生,审这个案子的官员,虽然是个清官,却因自己的成见,罔顾事实,几人性命险死于他手。所以老残说到,清廉人原是最令人佩服的,但有一点,总觉得天下人都是小人,只他一人是君子。正如原文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其实我认为,这样的人除不懂人情世故外,也并没有从案件本身去细究和探查,只凭自己的论断和揣测,实在是可怕。清官远比贪官危害更大,这一观点确实令我印象深刻。
读完整本书,我想说,为官者若为自己私利而不顾民意,这和刽子手没有什么区别。同时感慨,人类文明发展到如今,我们都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才能看得到远方,站在前辈种的树下才好乘凉,脚踩多少人的鲜血和尸体才能换来现如今的秩序和人人平等的权利,这既让人感恩,也格外让人珍惜,否则哀之而不鉴之,则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最后,因为好奇,大概去了解了下作者刘鹗,此人博学多识,涉猎颇丰,现实生活中却经历坎坷,最后为民办好事反被贬至边陲之地,死于他乡。刘鹗完成不了的梦,只能在小说世界寄托老残来完成了。老残的潇洒,老残的智慧,老残的忧国忧民之心,又何尝不是作者本人特有的品质呢。
所评书籍:《老残游记》作者: 刘鹗
阅读提示:在线看正版小说请关注公众号:小芭推书!芭莳圈不提供资源,请大家支持正版!PS:近期盗版猖獗,“芭莳圈”原创书评和书单,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若强盗行径,天地宇宙可鉴,视违规转载方(+胡乱攻击方)默认将这辈子的所有好运归芭莳圈站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