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芭莳圈扫文组 林深见鹿 9.5分 书评推文)沈世均喜欢上了厂里的同事顾曼桢,明明英俊的许叔惠和她认识在先,她却喜欢上了自己,感慨缘分妙不可言的同时,世均也发现,曼桢家庭的特殊——单靠做舞女养活了一家六口的姐姐顾曼璐。这个可怜女人的一个可恨念头,将一切美好扭曲错置。谁都回不去了。
黎明版的电影和书都看过,心中的感受就如同标题所言。
几次中断,因为忍受不了张爱玲的虐待,又几次拿起,去直视书中血淋淋的真实。
几次腹诽道:真是给自己找罪受啊。
“日子过的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之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中年的沈世均回首往昔种种,和曼桢经历的事情便如做了一场大梦般,短暂,戏剧。
故事便从回忆中开始了。什么时候喜欢上,人们往往会说,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但其实,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也许是在那时,他独自一个人,默默返程,昏黑的天,冒雨涉泥入深林,专程为了一只她遗落的手套。也许是她到他房间,为他整理出行的衣物时,衣服经由她的手指触碰过,勾连起心中那阵奇异的感触。
“他所爱的人也爱他。想必也是极其普通的事情,但是对于身当其境的人,却好像是千载难逢的巧合。”他心旌摇摇地沉醉在表明心意后的喜悦之中,像天底下许多有情人一样。
情感,在细节处萌发,字里行间没有散发甜甜的味道,有的只是暗流涌动欲说还休。叙述的语味淡淡的,情感也不似生死纠缠的宣泄般浓烈。阅读感受和网文中的be美学不同。
私以为最难得的事便是你喜欢一个人,那个人刚巧也喜欢你。因为天底下有那么多的爱而不得。看了看页码堆积的厚度,才薄薄不过全书四分之一,原来两个人之间离终成眷属还有那么遥远的距离,光有情还不够。
故事的进展就像水流缓缓汇聚、流动,也因此,故事情节的急转直下总显得蓄谋已久。诸多因素均在为恶果推波助澜。
曼桢被姐姐的丈夫祝鸿才强女干,失了身却受姐姐姐夫的联合监禁,如同牢笼中的困兽,然而现实里没有解救公主的完美王子,现实里的王子忧郁脆弱,受到家族的牵绊,解救不能。世均跟曼桢写信,迟迟收不到回信,去家里找曼桢,却看到原来的房子空空如也,又去别处找她姐姐顾曼璐,曼璐却将他拒之门外,避而不见。现实里的王子,以为公主并非他的池中之物,便这样放弃了。殊不知高塔近在眼前,而他寤寐思服的公主,就在门锁之后,期盼他的归来。
你以为她姐姐本性便是这样坏的吗?并不是,从故事开头的诸多片段,都能体现出她为家庭的牺牲。
姐姐曼璐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下海做了舞女卖肉挣钱,看到妹妹在她的供养下出落得越发可人,做姐姐的起先是发自内心开心的。但豫瑾的到来,击垮了她最后一根稻草。
他是她儿时的青梅竹马,订立的婚约因曼璐的取消而作废,年近三十至今未婚,她以为豫瑾还是爱她的,她忍不住想再见他一面,即便知道他们之间再无可能。当听到男人亲口说出的话,她才发觉她的世界早已苍白得一无所有,所有在精神上支撑的信念一概崩塌殆尽。
“人总要变的,我也变了。我现在脾气也跟从前两样了,也不知是年纪的关系,想想从前的事,非常幼稚可笑。”
特地为他穿的紫衣已成为她最大的羞辱,她恨不得当场撕碎那件尴尬的衣袍逃之夭夭。这个男人已经不再爱她了,她已是残花败柳之身,她容颜憔悴已不复往昔活力。可这男人也可恶,竟喜欢上了她的妹妹。
她的妹妹啊,就连丈夫祝鸿才也垂涎的妹妹,她爱的人统统喜欢的妹妹,就连她的母亲,也在有意无意地撮合妹妹与豫瑾,她的妹妹不仅俘获了她的心上人、她的丈夫、她的母亲,她同时还有一个恋人。她的妹妹有多光鲜亮丽,她就有多龌龊肮脏。
生个孩子就好了,就能拴住丈夫的心,母亲对自己说,她也渐渐这么想着,可她被男人糟蹋的残破之身,已经无法怀孕了。
母亲一定想不到,她传授给她的“妈妈经”,有一天会给她用到自己亲妹妹上,大概曾经她有多想让妹妹脱离,如今她就有多想看着妹妹堕落。
“有个孩子就好了。借别人的肚子生个孩子。这人还最好是他的妹妹,一来是鸿才自己看中的,二来到底是自己妹妹。容易控制些。”
当她产生这种荒唐的思想以后,觉得自己神经病,真是疯了,可那个念头像是自己认得路,被她赶走后,又嗅着味道找回这里。她觉得非常恐怖。张爱玲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把这种恶念的生发处理得恰到好处,姐姐并不是纯粹张扬的恶,她的恐惧,她的后悔,她的哀怨。活灵活现的可怕。
你以为阻力只有这一条吗?
一个女人再独立也敌不过原生家庭的蚕食鲸吞,青年人的爱情再炽热也敌不过父辈偏见。
沈世均的父亲,见过顾曼桢的姐姐,他甚至是欢场常客。这样一个父亲,对妓女既渴求又鄙夷,又怎么可能轻易接受顾曼桢和她的家人?
即便曼桢没中圈套,她和世均的爱情之路亦注定坎坷崎岖。
唉,可悲可叹。
见字如面。张爱玲,从前我只闻其名未阅其书,在文学史上地位非凡的她,今一见,果然是个狠人。
她逼着你直面那残酷的现实,人性的丑恶。
读她的书,就宛如一个娴静的旗袍女子坐在身边,陪你品茗赏花间,她不经意地,娓娓道出这世上最最恶毒的事。她的文字冰冷苍白,正如同她瘦削的身形,夜色般凉薄的眸。
读她的书,只要一看文字,便对真相避无可避。读网文的时候,即使三观不正,还能找点情节缓一缓,躲一躲,避一避,或者找点高浓度情绪的刺激情节释放释放。可你看张爱玲,只要你一低头,她便会挖空心思地,在细节处,在环境上,在人物上,让你认识到丑恶。
私以为,读文学作品莫谈三观正与否,只能说三观和不和(人物与读者之间)。她笔下的故事没有三观,因为里头的人啊,个人有个人的三观,正是一群群三观不同的人,他们心里头的小心思,随口说的话,构成了命运的多米诺骨牌,环环相扣,促成了悲剧的发生。不论主角,还是配角,都缺一不可的。
所评书籍:《半生缘》作者:张爱玲
阅读提示:在线看正版小说请关注公众号:小芭推书!芭莳圈不提供资源,请大家支持正版!PS:近期盗版猖獗,“芭莳圈”原创书评和书单,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若强盗行径,天地宇宙可鉴,视违规转载方(+胡乱攻击方)默认将这辈子的所有好运归芭莳圈站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