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莳圈扫文组 凯旋 8.9分 书评推文)这是一篇很不一样的爱情小说,看上去是有点青梅竹马的又有点不伦之恋的爱情小说。

让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其中的亲情部分,包括母女之间的感情,母亲对孩子殷切希望,还有姐妹之间的感情,两个年龄相差近10岁的姐妹之间的那种相互喜欢和爱护。

小说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非常接地气,两个主角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是又有一点点不一样。

女主乔知淼,是一个“天才”,20岁就读化学博士,开始以为真的是一个天才,其实后面才知道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天才,只不过是比别人更努力。看了女主的这个成长历程,看到最后知道真相才让人心酸:她原来是真正的天才,反应灵敏,一场意外,让她大脑受损,所以她无法专注,只能靠简单的重复来强行去记忆。乔知淼还是聪明的,但不再是不费劲的聪明,变成了需要努力的聪明。别人看一遍,她看五遍,别人看五遍,她看二十遍。别人在玩,乔知淼在看书。她成了世俗眼中的天才,只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最后看到女主角是一遍又一遍的靠手书来记忆那些东西,真的很让人感动。这世上没有100%的天才,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比别人更努力一些而已。

让人觉得非常舒服的就是这个男主,男主周柏言,他也不是一个非常牛逼的学霸,或者是霸道总裁,他其实很像我们身边的一个稍微比较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而已,就是按部就班的走每一步,出国留学,然后回来被安排在父亲的公司里面,文中也说到他的苦恼,曾经喜欢过艺术,然后又从商,但是并没有突出有艺术天赋,事实是他画的画在女主眼里也不怎么样,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男主,在作者的笔下,谨言慎行,循规蹈矩,却给人足够的安全感和莫名的成熟魅力。

再看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作者以一种非常平淡的语气,娓娓道来,两个人之间这种慢慢的升温,细水长流的一种感情。这篇故事有点青梅竹马,两个人从相识到相恋有10年,但是又不像那些非常典型的青梅竹马,没有一见钟情,没有欢喜冤家,有的是日久相伴,日常的慢慢生情。

所谓的和长辈的不伦之恋其实是没有的,只不过两个家庭可能有一点点的远房亲戚的关系,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只不过小舅舅的称谓让人会觉得有点乱伦的套路。其实文中也说过,在十几岁的时候,女主就把这个称谓给改变了,就直呼其名了。最有意思一段,就是从女主闺蜜的角度去看,怎么看怎么不可思议,哪个舅舅会要外甥女去哄。

两人年龄相差十岁,其实刚刚好。其实他们的关系,很多时候是因为女主的心理问题,因为她对这个世界是封闭的,只有男主作为她的一个树洞,一直的一个倾述对象,唯一的一个包容她所有一切的倾诉对象。最有意思的就是说她不管看到什么有趣的文章,即使是科学文献,只要看到她感兴趣,就全部随手丢给男主的微信,而男主居然照单全收,并且每一个都会给她回复,这也导致了女主对他情感上的寄托和依恋感。

最点题的浪漫反应式,是女主痴迷化学,生活中什么东西在她眼中都能转化成各种化学元素,就连爱情,也要用各种实验来求证。酒后迷迷糊糊接个吻,搞不清到底是不是爱情,怎么办,再多做几次实验(索吻),实验数据必须要及时记录,才能避免事后遗忘或者出现纰漏,保证其真实完整,然后处理数据,最后还要写报告,让人觉得好笑又很投入。

“但单次实验是具有偶然性或是随机误差,乔知淼需要更多证明,并检测其重复性,以确保刚刚那种陌生的情绪不是偶然的巧合,不是因为进食过多又或是逃课而引起的心悸。这是一个严谨的科研人应该做到的,尤其是做合成的人。”

这个女孩子其实是因为没有什么朋友,所以男主周柏言作为她唯一的一个朋友,就慢慢的产生了一种信任,依赖,然后是不舍,这种感情写的非常细腻,有非常多的小细节,让人非常觉得很美很自然。

“因为周柏言是比朋友更亲近、比亲人更信任的存在,乔知淼潜意识觉得周柏言永远不会和自己疏远。”

“乔知淼愣了愣,迷迷糊糊地思考周柏言是不是说她漂亮的意思。
这么想着,也就问出口了:“周柏言,你是觉得我好看吗?”
周柏言忽然又伸手摸了摸乔知淼额头留疤的地方,大大的手掌将乔知淼的视线全挡住了,她看不见周柏言的表情,只能感受到周柏言在用指腹摩挲那个疤,温暖的热度透过皮肤传了过来。她听见他说“是”。”

最好玩的就是,多少次都是女主撩人不自知,甚至主动索吻验证,霸王硬上弓,幸亏男主有自持,把握住那道线。特别是两人酒后意乱情迷那段,如果不是这样的男主,可能早就滚床单了。但是我们的男主没有,他知道自己是强势的一方,知道女孩的不确定和幼稚,等待对方主动发现自己的感情。

“乔知淼听见听筒那边轻浅的呼吸声,周柏言叹了口气,才用一种认命般的无奈语气说道:“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的,但对我来说,应该是天大的好事。””

他包容她的小心思,纵容她的小心思,不点破不说破,却也时刻守着那条线:
“能不能再亲一下。”乔知淼理直气壮道,“我需要更多数据。”
“……”周柏言眯着眼看她,看到乔知淼有些心虚了,才抬头在她额头上轻弹了一下,“不能,就这么多数据,赶紧出报告,我等你。回去早点休息听到没有。”

直到女孩最终觉悟,这个表白的方式也有如化学报告,但是看得人心花怒放!

“她看着周柏言,仿佛在酝酿什么,须臾后对他说:“周柏言,我的报告可能永远不能完成了,喜欢太难量化,我只能记录现象,不能准确列出反应,但我知道我喜欢和你在一起,希望你开心,因为那样我也会开心,你也是一样的吧。”
这是乔知淼能做到的最委婉最绕弯的方式。
可即便如此,依旧带着乔知淼式的直白:  
“周柏言,如果你想和我谈恋爱,其实我不介意它成为事实的。”

男生对女孩子的感情,当然不是一开始就是爱情,而是一种关怀爱护,后来是各种陪伴,包括他带她吃饭,充值饭卡,就在这种日常相随中潜移默化产生了情感,养宠物还有感情呢,何况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包括他照顾她生病,她照顾他发烧的一幕幕,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在作者的刻画下栩栩如生。

女主身上没有特别的光环,一个有点漂亮的女孩子,十岁的时候会觉得她比较早熟,理解的东西比较多,可是到了20岁的时候,虽然专业知识是有了提高,但是她的情商或者与人相处的交往能力,还是处在十岁的这种状态,这一点一直到后面才慢慢揭露出来,包括实验室里有人对她的诟病,所以这个女孩子其实是有一点缺陷的。因为小时候溺水,大脑受到伤害,乔知淼自己有一个世界,外人进不去。

难能可贵的是男主知道她的这个缺陷,知道她不会说好话,或者说没有眼力见,也包容她的幼稚,而且他会非常细心地观察她的变化,从她发呆的频率可以察觉到不同,然后说服她家人带她去就医,这样的男生真的是难能可贵,对她有用心,有感情。

同事们说她没有同理心,周柏言弯下腰,轻按着她的脑袋,抵着她的额头与她对视,认真道:“听我说,你只是与众不同,你不是不正常。”

没有一见倾心,只有长久陪伴,于是彼此都是生命中重要的人,她见过他的脆弱,他包容她的缺陷。

文章谈到两段感情,除了妹妹的,还有姐姐乔希的感情,其实是和她高中同学小情侣,然后硬生生的被老母亲拆散。这段感情看起来也很有意思,让人觉得会很有故事,后来果然非常地戏剧性。从母亲的角度来看,拆散他们两个,其实你不能说她不对,任何一个母亲都不想女儿嫁给一个连电影票都要女方买的穷小子;从姐姐的角度,不辞而别,不愿意公开这种感情,其实更多的是不愿意连累对方。

有意思的是这个段垚段医生也是坚持了十几年,念念不忘,文章没有正面写这个段医生的这个心理性格,但是从一些侧面描写,比如妹妹观察姐夫和姐姐之间的互动,他一到病房里第一时间是扫射姐姐在不在,还有精确到多少秒钟他就会不自觉地看她一下,也可以看出来段医生其实是对姐姐是真情实感。

“任何退而求其次的行为,都总会迎来后悔,不如一开始就选择最好的。”

包括搬家,包括帮他买床,很多小细节,有些碰巧,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点偏执的男生,但是确实从姐姐的角度来看,年少时候的那段经历会对她择偶恋爱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实他也是。所以,两人重逢后很快就闪婚,关于闪婚这点也是特别逗,就是因为这个结婚证的原因,它吸引了老妈的火力而导致妹妹没有被喷。

饭桌上男主想坦白,差一点就要说破的,但是被姐姐不小心掉下来的结婚证截胡了,这一段也是特别有意思,堪称电视剧的高潮。

整个小说的群像也写的非常生动,包括老妈老爸的描写都非常的接地气,特别是妈妈这种爱女情深,说话的种种语气,简直就是身边的你妈和我妈的原版复制,还有这个爸爸形象不声不响地打动人,也非常的逼真。

文中处处带着幽默,化学梗被作者玩的不亦乐乎:“Zn碎”vs“心碎”,“氨味” vs“安慰”,让人忍俊不禁;实验室里的单恋被称为“组里隐藏的单箭头”;集体团建去庙里参拜炼丹的太上老君。。。

特别有意思,就是实验室里面的那些个师兄师姐,每个人都各有故事,自称一篇:学术上不大行的大师兄姜志文,居然是靠卖惨欺骗进了这个王导的博士研究室,让人又同情又搞笑;为了留住女主在实验室而给她张罗介绍对象的王导,号称已经是家中的顶级神颜,“低配版玄彬”,呵呵,玄彬同意了吗……

还有三师姐,她丈夫的婚外恋也是反映了学术领域的另外一个社会问题。她的丈夫选择隐婚,维持“青椒”形象,跟各种女孩撩骚。而其中一个正好是我们女主的好朋友,这段也是非常的另类,没有说想象当中的那个爱的你死我活的这种场景,而是这女孩子非常的镇定清醒,从人物的身份角度跳出来,认清这段感情: 她喜欢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作为年轻帅气的青椒的光环。权力不对等的两人产生的感情很容易就会因为位置对调而被否定,最后的撕逼渣男那段也是非常精彩。

两个女孩之间的友情也写的非常好,如果说能够接受女主这样一个直来直去,容易得罪人的这个性格,岑初一这个女孩子也确实是有过人之处,因为女主为她几次出头,所以她也是千方百计的,呵护保护女主,当然也对“揭发”两个人的感情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特别是在医院里面,只有她在女主胡说八道要一个亲嘴的时候看出男主的慌张,那一幕也是出自于闺蜜最清醒的旁观。

最最让人心酸的就是母女之间的感情曲折,作为母亲来说,这样一个漂亮干练,非常爱自由的一个职业女性,为了两个孩子,居然会放弃工作,一开始是陪伴大女儿,然后又因为小女儿的出现,生病,又对小女儿倾注了更多的心血,牺牲了许多。这个母亲的角色,真的是塑造的非常的生动形象,她的对话,语气,简直就是活灵活现,就是你我身边一天到晚叨叨叨的那个老母亲。

当她刚知道大女儿的闪婚,又冒出来小女儿跟所谓的舅舅谈恋爱,怎么一个两个都这样,那种哭笑不得,笑的比哭还难看的那种反应,真的写的非常的逼真,把一个母亲的绝望,失落感,让人觉得感同身受。

作者巧妙地在冲突中创造一些意外,又合情合理,她虽然是住院,但是这个故事也没有落入俗套,因为她生病就马上和和美美,也没有改变整个故事的走向,大女儿还是不能原谅,只肯远远地看着她。乔希那段发疯般的申述,把自己的痛苦掰碎了,将里头的伤疤挖出来给所有人看,字字如血,真的太现实太有共鸣了。

另外特别的一点是,故事到最后才写出姐姐对妹妹的真实感情,开篇还一直有种感觉,姐妹俩的关系搞得比较僵,其实是姐姐对妹妹的内疚,她喜欢这个妹妹,可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不小心造成妹妹伤害,所以她不想看妹妹对她好,因为越对她好,她越内疚,因为乔知淼的存在时时刻刻提醒她,她是个令人失望的存在,所以姐姐就总是竖起冷漠的城墙,别扭的推开妹妹,远离她,让人看着也非常的心痛。最终,乔知淼也参透了乔希这种扭曲的行为逻辑,而选择谅解和包容:乔希是世上最好的乔希,也是世上最好的姐姐。

跟以往一些写天才的故事不同,文中现实地描述了科研道路的艰难,以自嘲的口吻卸掉了博士的光环。这个其实是学术领域不可言说的公开的秘密,没有纯粹的科研,科研离不开各种社会利益,发文章拿职称更是各种潜规则,真正热爱科研而做科研的人凤毛麟角。

 “走科研的人要想课题,做实验,会失败,要重来,有时候重来无数次结果依旧是错误的,到最后不知道该怪文献不靠谱还是自己太垃圾,文章不停地写,又不停地改,改到最后可能要推翻,可能拿不到一作,到最后越来越崩溃。

读博就像赌博,直博就是梭哈,博士只是学术界最底层的喽啰罢了。他们的坚持从来不是因为“坚持就能发文章”,而是“坚持下去,说不定就能发了”,无形的自我 PUA 从始至终环绕着他们。”

文中女主对化学的热爱,更是让人非常的感动,非常地有共鸣。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存在,世界会改变许多,或者是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毕竟像埃隆马斯克那样的只有一两个,正如她母亲所说的“化学改变人类生活没问题,但化学界少一个你,人类生活也不会差多少!”但是这并不能让我们放弃追求我们的梦想,如果每一个人都做一点,都付出那么一点点努力,这个世界就会不一样,而整个世界也因为我们这些普通人所做的一点点努力而变得越来越不一样。这是我最感动的地方,女主面对家人的反对打击仍然坚持对化学的爱。

总之,我觉得整篇文章阅读感非常舒适,好像是写我们身边的人物,但是又有一点不一样,最特别的就是这个女孩子,她本身塑造的一个是非常直白的过于纯真的女孩,跟别人交流有一定的问题,就是不会拐弯抹角,不会看眼色,不会去分析别人,智商比较高,专业过硬,但是情商停留在十几岁的孩子的那个水平,让人觉得非常的心疼又可惜。特别是受伤后唯恐不能再继续化学研究,那种失落更是让人心疼。

作者总是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道理:

“仿佛成熟与懦弱是连在一起的,只有天真的时候才有不顾后果一往无前的勇气。”
 
“如果成熟代表着痛苦,那永远做个天真幼稚的人也没什么不好的。”

结尾超美超浪漫,这是我最喜欢的结尾了:   

 “地平线抓住最后一丝余晖,两个平凡而复杂的人类在时间与空间的作用下,反应出了永恒而神秘的浪漫物质,而世间万事万物,或好或坏,或悲伤或喜悦,都是催化剂,虽然反应稳定与否,可重复与否皆为未知的,但……那都是要交给时间检验的了。
乔知淼用行动给出了回答。
他们在绿叶纷纷中接吻。
黑暗是他们的伪装。
乔知淼在周柏言眼里看到了属于她的答案。”

所评书籍:《浪漫反应式》作者:诀别词

阅读提示:在线看正版小说请关注公众号:小芭推书!芭莳圈不提供资源,请大家支持正版!PS:近期盗版猖獗,芭莳圈原创书评和书单,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若强盗行径,天地宇宙可鉴,视违规转载方(+胡乱攻击方)默认将这辈子的所有好运归芭莳圈站长所有!

原文链接:https://www.basequan.com/79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