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莳圈扫文组 Brynhild 8.5分 推荐)(本来9.5,但是最后一章实在恶毒,扣掉1分!)
群像,权谋。
本书虚实结合,是马伯庸最擅长写的那种历史小说。
主角四人团里有芝麻官于谦、太子朱瞻基,即朱棣的孙子,后来的宣德皇帝——这两人是真的历史人物;另外的男主二号吴定缘和女主苏荆溪是虚构的。
背景是在太子朱瞻基刚好不在京城的时候,他老爹忽然病重要驾崩了(也可能已经崩了但是被瞒下了消息),他叔叔、朱棣的次子也就是汉王,计划夺位,搞了一些操作,太子接到密信后发现必须并在15日内从南京赶回北京,否则帝位要旁落,回京途中就出现了各种刺杀暗算。
书一开始是朱瞻基一帮人坐到南京的大船在靠岸的时候炸了,不仅船没了,还死了很多岸边迎接的大官。朱瞻基是船上唯一幸存者。
男主吴定缘算是个别人都以为游手好闲其实很聪明机智的“官二代”吧,他听到爆炸声赶往岸边,顺手救了太子,开始以为是嫌犯,后面和于谦一起查到了女主。
女主是个医女,恰好在治疗太子当时很信任的一个京城来的锦衣卫首领,但其实她一直在慢性毒杀他,很快她就和其他三个人“坦白”,说自己和他们一起回京是要报仇,这个首领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她以前有个王姓好友,也是学医,两人发誓要当女医,给那些无法让男医生看病的女人看病,结果她被嫁给了一个公主的孙子,那个孙子没过多久病死了,她好友也死了,她查到是被害死的,所以她要向害她的所有人报仇(但是具体这个人是如何参与谋害的也没细说)。其实这个时候吧这个杀人动机还可以理解,关键这个被害的首领算是开头追杀他们的人,是汉王阵营的,所以他死的时候大家还挺松口气的。
后面全书的基调就是,底层百姓多么苦,层层加码收刮民脂民膏的多么可恶,但是整个国家机器运作又无法彻底拔除这些人,无法对抗人性,让你觉得很愤怒很沉重又无奈绝望。
随着时间推移,太子从只会斗蛐蛐、无法忍受他人批评的公子哥渐渐成长了,一点点有了担当意识和责任感。
女主呢一路都有在照顾太子逃难时候右肩中的那个箭伤,还经常能洞察先机,特别聪慧又冷静,属于很紧迫的时间内、大家精神都高度紧张状态下,她还能马上想到一个周密计划的那种,一路救了这仨男人好几次,和吴定缘的配合打挺好。
小说快结束的时候,她婉拒了太子的好感,接受了吴的心意;而朱瞻基回到京城也在其他三人的鼎力协作下、以一系列十分戏剧化的方式、成功挫败了汉王的篡位计划。
一切看似都在往幸福圆满的方向前进,但是,重点来了!
前面明明写得非常精彩,逻辑严密、细节考究、剧情代入感强,可最后一章急转直下,简直让我以为作者最后一章找了代笔,愣是把前面冷静聪慧的女主整成了一个行为匪夷所思的恐怖分子,不仅真实复仇动机没有任何铺垫,男主一号发现她的真实意图的经过也是非常草率,根本没有逻辑——她的真正报仇原因仅仅因为她的一个王姓好友被家族嫁进了皇宫,牵线的是太子舅舅,然后朱棣死的时候,后妃们被殉葬(从朱元璋开始的),然后呢,她就恨上了好多人,包括当时推凳子的太监啦,朝堂上说祖宗之法不能废坚持后妃殉葬的高官啦,甚至还把太子他妈恨上了,说她妈助纣为虐,身为朱棣下任皇帝的皇后却没有在老公死的时候阻止那些女人被杀之类的,她之前暗地里还把王家全家都杀了。当时我真是满头问号:你杀了这些人就能改变这个后妃殉葬制度了吗?你要杀的这些人真的罪恶至死吗?你的王姓好友说不定还很爱她的家人呢?
……简而言之,最后一章就是写朱瞻基怎么忽然开窍、金手指般发现女主真实计划并赶到朱棣的皇陵;本来已经离开京城的吴定缘怎么就发现了手下的异常从而提早看到了女主留的信然后也立即前往皇陵,(最无语的,俩男主还感叹:仇恨的毒如此深入骨髓,一路相伴却不露痕迹一直这样冷静温和,她心里该背负了怎样的痛苦啊!我真服了大哥,这简直就是恐怖主义啊,这也能怜惜上吗??)最后就是女主放火烧皇陵,结果并没有直接伤到那个皇后,说是杀了她儿子(朱瞻基)就是报仇,还捅伤了太子舅舅,然后站在火里打算和这几个人一起被烧死,不过吴定缘选择陪她一起死,后面于谦带着侍卫们用衣服堆出了缓冲区,让朱瞻基跳下来获救了,舅舅却因伤过重被烧死了。关键舅舅这个人设是很正面的,还懂漕运基建、心中有百姓、临死还不忘给太子嘱托,他就只是牵了个线啊……
反正这一章看完我简直和吞了苍蝇一样难受,感觉作者想拔高、想写女权,结果用力过猛、本末倒置。
总结:如果不看最后一章的话,还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历史推理小说的,马伯庸文笔有保障。
所评书籍:《两京十五日》作者:马伯庸
阅读提示:芭莳圈是出于爱好创办的书评网站,愿为天下爱书人淘遍天下好文!也可以关注公众号“芭莳圈”,每天都有最新推文! 网站运营不易,“芭莳圈”还请到访的书友们能够动动手指,点点页面的广告,助力网站的持续稳定运营,鼓励小懒坚持下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