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莳圈扫文组 范特西 9.6分 推荐)世人目光可怕,你我牵手到底

读者看《入戏》,也得出戏。看了几天,就跟着四位主角风雨飘摇了几天,也像是患了场心理疾病,起起伏伏。这只是故事,可我们都当了真。

之前没有看过童子的书,不了解其才气,却在第20章时被她借主角之口描述塞尚的画给惊到了!这幅画名就不提了,写了肯定会被X。而这幅塞尚的作品是极其冷门的,连专业人士都不太知道!前面第12章已经提到过表现主义;第16章,提到了朱塞佩·阿尔钦博托的《四季》,这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小众到不可能有人提及的画家和不怎么好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第36章,提到了丢勒的素描有造物般的美感,写到中世纪的衣褶,不着痕迹地铺陈唯美场景,气氛渲染地入木三分。文笔绝美,无怪乎人们评论这部小说本身就是一部艺术品,一部仙品!

童子擅长用旁观者视角,仿佛是读者自己的视角,看得心空了,看到凄美了。童子写的是童话,是浪漫唯美的童话,电影的质感,高级的布局。看这部小说,等于看了二个故事,而章节的安排巧夺天工:一章戏外一章戏内,交叠着写,让观众一会入戏,一会出戏,紧张这对又担心那对。最后戏中戏中戏的格局,戏里戏外互为表里,故事与现实,有种庄周梦蝶的意境,难以言喻的诡异与合理,氛围感拉满。童子还把自己也写了进去,自称“朋友”。

出戏后的分开,读者心里也是自有判断。话说演员真的是一种反人类的职业,明明是别人的人生,却要满心满意地去演绎这场“镜花水月”,才可能入戏,才可能获奖。演员真的需要冷静期,入戏后必须出戏,回到原本真实存在的生活。此时读者理解作者,戏中人可以轻松在一起,而戏外二演员必须分开,当局者迷,分开才能冷静地审视自我,认清真心,铭心刻骨,柳暗花明,苦尽甘来。时间的考验以及爱情的难度,是最标准的度量单位,就像是188们,不进抢救室都不算是真爱。

爱就是这样勇于冲破阻碍的人才能品尝到甜美。就像方炽说的“认识了他,我才知道什么是爱,不是吃饭逛街看电影,是你死我活,是撕心裂肺”;像甄心鼓励张准“你想想高准和方炽,他们难不难,那么绝望了还在一起,难道我们都不如两个假人吗?故事是假的,感情是真的”

最后双线交汇,戏内戏外丝滑的转场,构思设计精巧绝妙,多处呼应在此融汇,作者把人性的多面性和纠缠挣扎表现地淋漓尽致。大狗攻甄心,论小狗甄的行动力;二次推救攻的武术冠军张准却是比他演绎的高准都要破碎受;方炽写信的浪漫,作者这格调啊!四人里方炽的视角最少,留白令人遐想。但最后发现方炽的名字已经寓意着他们的爱情炽热真挚,永远磊落于世。

童子的运笔如鬼魅神灵,比如“两锅汤”用鸳鸯火锅的比喻,形容太天才、精到。尝到爱情的苦的攻“奇怪地看着那些液体”“没有明天的疯狂缱绻”。

摘选几句高光时刻:

*甄心觉得这根本不是XX,而是一场血与肉的祭祀,脑子里隆隆的似乎有鼓声,还有意义不明的咒语和桔红色的火光,这是来自上古最原始的冲动,献了祭,就是许了一辈子的诺言

*戏早就结束了,他们之间剩的,只有清醒的尴尬。张准烦躁地拉着领结,努力保持微笑,因为摄影机在拍,他对自己说,世人在看。

*方炽像在看一道虹、一束光,目眩神迷的。

*你就是只孔雀,骄傲地活在云端。

*张准从没像这一刻这么渴望甄心留下来,留在自己索然无味的生命中。

*灯黑下,高准孤零零坐在黑暗里,他愤怒,而且委屈,像颗胀满了孢子的果实,想借着春风发泄,膨胀着,就要破裂的时候,邹运说话了。

*“只要一次,”高准像徘徊在火光里的飞蛾,丧失理智,不想明天,只扑扇着最后的粉末:“我们做一次,然后一起死。”

*甄心轻轻拽了他一把,像从果树上拽一枚熟透的杏子,从天穹边拽一颗过路的流星,把他拽倒在床上,拽倒在自己身边。

*结果狼狈地扑了个空,只灌了一怀料峭的春风。

*他们是一样的,都是傻瓜,都没变。

吾爱如猛虎,炽情永不晚!这一句我与童子合体了~~

所评书籍:《入戏》作者:童子

阅读提示:芭莳圈是出于爱好创办的书评网站,愿为天下爱书人淘遍天下好文!
关注公众号“芭莳圈”,及时获取最新最全推文!
网站运营不易,
芭莳圈还请到访的书友们能够动动手指,点点页面的广告,助力网站的持续稳定运营,鼓励小懒坚持下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