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好文推荐又来啦!

目录

1.树犹如此 作者:白先勇

2.人间失格 作者: 太宰治

3.扫鼠岭 作者: 呼延云

4.牛棚杂忆 作者: 季羡林

5.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 作者:[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6.外婆的道歉信 作者: [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7.漫长的告别 作者:雷蒙德·钱德勒

1.树犹如此 作者:白先勇

文案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两篇写友人的新作:画家奚淞修佛之旅《寻找那一棵菩提树》,救助上万艾滋孤儿的杜聪《修菩萨行》。可见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

书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桥曾“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写至友王国祥、三姊先明,平实中蕴藏波澜壮阔,人间悲悯。桂林、上海、南京、台北,文化乡愁叠加,难觅归处。在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杂志《现代文学》,白先勇以文会友,情笃一生。他也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困境,艾滋病患的挣扎和勇气。生命繁华之欢喜,伤逝消亡之不舍,白先勇的天真执着和无可奈何,在散文中化为真实的有情世界。

特点:散文,出版文

芭莳圈扫文组 xuan 9分 书评)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情的,第一篇就是书名《树犹如此》,讲述白先勇先生和亡友王国祥的经历,相伴三十八年,十七岁相识,陪伴王国祥到生命消逝。

第二部分讲述关于文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者对昆曲和红楼梦的探讨。

第三部分讲述关于艾滋的,在九零年代那时候有一场很严重的艾滋,也是那时候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这种病,白先生写了很多关于艾滋的文章。

这篇散文选集类型很多,故乡,人情,文学,吃,都有涉猎,相比之前梁实秋的《可能这就是人生吧》,这本多了一些深度的思考和文学的探讨,都是不错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也学到了很多。

2.人间失格 作者: 太宰治

文案

第一次,我喝酒喝得如此失态。

悠悠醒来时,枕头边坐着常子。我躺在那位于本所工匠店二楼的房间里。

“财尽情亦绝,你说这句话时我还以为是开玩笑,你是认真的?难怪你都不来找我了。管它什么复杂的恩断义绝,我赚钱给你也不行吗?”

“不行。”

然后,她也躺下了,两人一夜未眠。

(收录《樱桃》)

特点:出版文,日本文学,半自传

芭莳圈扫文组 xuan 9.2 分 书评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其实我觉得这句话并不能够诠释不管是主角还是作者的一生,这本书并不是什么忏悔书,作者也并没有觉得自己一生感到“抱歉”,书中的最后可以看出来这一点。

《人间失格》是作者的一本半自传的书,他在书里写了很多自己对生活对世人的一种恐惧和不理解甚至有时候会厌恶,但是他很矛盾,同时他有很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他会为了让别人开心,故意演出搞笑的一些事情,为了父亲开心,故意说自己想要玩具,对于别人的好意,即使不想要但又不会拒绝。自己独自在外做一些事的时候,总是很紧张局促害怕,比如付账时,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却一副很紧张的样子,甚至会忘记找零钱。在这些事情中,我们多多少少很看到一两点自己的影子。

3.扫鼠岭 作者: 呼延云

文案

十年前。西郊发生导致四人死亡的连环凶杀案,当未满十八岁的周立平被捕之后,所有人都认定他就是真凶,只有在专案组协助调查的警官大学学生林香茗坚持认为,周立平只对最后一起案件负责。周立平最终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十年后。深夜的扫鼠岭上,废弃地铁站的隧道风亭里燃起熊熊烈火, 消防队员在风亭底部发现了多具尸体,监控视频、现场物证都显示,制造了这起惨案的正是被释放不久的周立平,这一回,又有谁来替他洗清不白之冤呢……

特点:悬疑推理,破案,出版文

(芭莳圈扫文组 轻舟泛 8.8 分 书评)小说由两个案件构成,2008年的连环奸杀案和2018年的焚尸案,贯穿案件的始终是犯罪嫌疑人周立平。

08年西郊连环杀人案时,警方由于受到侦探推测的影响,将凶手的周立平逮捕入狱;十年后,周立平出狱,而恰好此时,被称为幽灵车站的扫鼠岭发现了4具尸体,最小的年仅三岁,更巧的是,事发现场附近的监控曾经拍到过曾经连环杀人犯周立平的样子。

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爱心基金会的内幕被揭开,种种迹象都表明周立平是一个好人,就连08年的杀人案凶手似乎另有其人,可现有的证据又显示周立平却和这两桩案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周立平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小说照旧采用了新案引旧案叙述方式,一步一步塑造了一个忍辱负重正的孤胆英雄——周立平,小说的亮点在于悬疑氛围拉满,18年的焚尸案中的多次反转较为精彩,其中有个iphone8低温下自动关机的情节在紧张氛围拉满的剧情中让人会心一笑。

但也有些缺点让我几度想要弃文,首先就是文中的女性角色的塑造,刻板的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实在是有些片面和单薄,读起来有点乏味。再就是有不少人反映文中的部分推理过于儿戏,比如警察竟然利用漫画找凶手。还有一些较为老的推理桥段等,不过由于我是推理小白,这种老套的推理桥段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

4.牛棚杂忆 作者: 季羡林

文案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特点:文革时期,出版文,回忆录,中国文学,偏虐

(芭莳圈扫文组 if 9 分 书评)在这本书中,你可以跟随季老的经历,走过那阴暗、绝望的文革时期。刚开始的时候大环境在悄然改变,但季老还未意识到,依旧敢于反抗。后来是季老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被带走,深感自己就在被批斗、举报的边缘,每天夹着尾巴做人,担心下一个被折磨的就是自己。

噩运终是到来了,季老被贴了许多的大字报,也被侮辱,他一度想自杀。他想到了最适合的死法,准备在圆明园的芦苇荡里安静地死去,但在准备出门自杀之前他被抓去四处批斗,被要求挂木牌,用屈辱的姿势听批判,批判后还要被当出气筒般拳打脚踢,成为泄愤的工具。

他开始了漫长的劳改和牛棚生活,几十人住在大的阴潮的房间里,像牲畜一样被人使唤,生病去看医生也没医生给看病。大家不想干什么活就调牛棚里的“牛鬼蛇神”去做,每天吃的很差,甚至还不能抬头。在那段时光里,他被强迫地弯下了脊梁,士可杀亦被辱。

二十年后,人们慢慢忘记了那段混乱的时光,甚至一度怀疑是否真实。季老为了让我们记住这段时光,特意写下此书。

这本小说中充满着让人绝望的氛围,也有季老的一些个人的思考、自己的心路历程,和他见证过的悲惨故事。希望我与诸君以后遇到事情可以多看,多思考,拥有同理心,永远不要成为恶的制造者,不要成为别人手里的刀,就算是以善之名也不行。

推荐大家去看看~

5.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 作者:[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文案

因为和人生中最好的那些朋友欢聚一堂,我开心得忘了那是自己的葬礼。

七十六岁的老妓女在梦中窥见自己将死的预兆,开始无比耐心地准备身后事,甚至教会了一只狗狗长途跋涉到她的墓前哭泣……

德国家庭女教师简直是个纳粹。我们从爸爸的古董罐子里弄来些残存的希腊毒酒,掺在那女人偷喝的酒里。第二天她看上去一点事儿没有。但第三天她真的死了!

淑女和小混混相爱了。钻石、豪车、貂皮、盛宴护卫的真挚爱情完美得不像是真的,直到淑女娇嫩的手指被玫瑰花刺扎了一个小得几乎看不见的口子。

特点:拉美文学,短篇小说合集,出版文

(芭莳圈扫文组 长卿 9 分 书评 )如果你深觉《霍乱时期的爱情》晦涩难懂,《百年孤独》关系错综复杂,不妨从这本短篇小说集入手,认识这位孤独又快乐的作家。

书中仍然有熟悉的魔幻现实主义,将更利于初次接触马尔克斯的人了解他的写作风格。以短篇故事的形式讲述异乡客在城市中光怪陆离的生活,则使它更适合日夜忙碌当代人。

马尔克斯在自序中写到:我梦见参加自己的葬礼。所有人都因为相聚而感到快乐。而我则比任何人都快乐,因为死亡给了我这个同拉丁美洲的朋友们欢聚一堂的好机会。

而书中的十二个故事,也正是他送给孤独的漂泊在欧洲的拉美朋友们的一个欢聚一堂的礼物。漂泊异乡的旅客总需要一些特别的慰藉,如果你也曾经或正孤身离家,请在夜晚翻开这本书,或许你会有些许释然。

6.外婆的道歉信 作者: [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文案

七岁的爱莎有个古怪又疯狂的外婆,会埋伏在雪堆里吓唬邻居,半夜从医院溜出来带着爱莎翻进动物园,在阳台上用彩弹枪射击推销员,基本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什么情况下,外婆都会站在爱莎这一边,为了她去跟全世界拼命。

就算是超级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外婆不幸得了癌症去世,留给爱莎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外婆的道歉信送给她得罪过的九个邻居。收信人包括一只爱吃糖果的大狗,一个总在不停洗手的怪物,一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和一个酗酒的心理医生。这一趟送信之旅让爱莎渐渐发现:外婆和邻居们的故事,比她听过的所有童话都更加精彩。

这是一个关于爱、原谅和守护的故事,在合上书之后很久都难以忘记。

特点:瑞典文学,出版文

芭莳圈扫文组 xuan 9.2分 书评)“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生活就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爱莎七岁了,但是爱莎很聪明,跟她的外婆比起来,七岁的爱莎更像一个成年人。艾莎跑的很快,因为她经常在学校被人追打。爱莎是一个特别的聪明的小孩,爱莎最喜欢自己的外婆,因为外婆永远无条件的支持她爱她,她跟爱莎讲故事,外婆说那个童话世界没有规则没有束缚,自由自在,因此外婆经常做出很疯狂的事情,比如爬围墙然后向警察扔屎球,最后他们一起被关进了警察局,其实爱莎知道外婆是故意的,因为今天在学校,她心爱的围巾被人扔进了马桶里,外婆只是不想让爱莎想起这天的时候,是伤心的。

死亡最强大的力量不在于它能让人死去,而是让留下来的人不想再活着。

尽管爱莎很喜欢外婆,但是外婆还是离开了爱莎,外婆隐瞒自己的死亡,虽然爱莎知道外婆要离开自己了,外婆只是不想让爱莎看到自己心目中的超级英雄脆弱的一面,超级英雄当然是无所畏惧的,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外婆给爱莎留了一封信,但是这需要爱莎自己去寻找,就像寻宝一样。

在寻宝的旅途中,爱莎了解了外婆的曾经,还有她的邻居,他们曾经的故事,原来外婆讲的童话故事,是他们的曾经,他们经历所有的事情,总是沉默不语的狼心,生病无法言语的小男孩,在这个过程中,爱莎学会了很多,爱莎也原谅了外婆,也释然的接受了小半,小半是爱莎离婚的妈妈新组成的家庭生的小孩,后来爱莎在学校集结了一群与众不同的人,爱莎不会再被欺负,爱莎还要守护着外婆的城堡。

7.漫长的告别 作者:雷蒙德·钱德勒

文案

《漫长的告别》是雷蒙德·钱德勒最重要的一本小说,它是钱德勒风格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发表于1953年,是作者的第六部长篇,荣获了“爱伦·坡奖”年度最佳小说。

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和一个贫穷高贵的私家侦探相遇,会发生怎样一种诚挚而悲伤的友谊?伦诺克斯酒醉后被马洛送回,他稍后寄來一张五千美元的巨钞做为感谢和告別,然而,一连串谋杀,却使这个告別绵绵不绝……

特点:悬疑推理,美国文学,侦探小说,出版文

(芭莳圈扫文组 月芜 9.5 分 书评)私家侦探马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特里并帮助了他。马洛之前从未见过特里,只因为特里身上的某些矛盾的气质吸引了他,马洛视特里为好友。很快,特里被卷入了一场谋杀案,在逃跑的途中自杀于一个小旅馆,马洛有心查明真相却受到了来自所有势力的阻挠。当他最终查明真相,却也失去了这份友谊……

看书的过程中,每当我认为真相出现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不是结局而只是线索,真正的结局还隐藏在水面下。最后真相浮现时反而有种猝不及防的感觉。

马洛查明了真相,以为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终于能真正和朋友告别的时候,却发现这是一场骗局,他被利用了,他以为特里是自己的朋友,而特里可能并不这么觉得。

这篇小说乍一看是悬疑类型的,其实节奏非常慢,比起描述破案的过程作者更加专注于刻画人物的内心,小说中穿插他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从作者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出,这世上很多人,他们未必没有看破事物本质的能力,只是看破了又怎样呢,单凭个人的力量无法撼动整个社会,有的人因此什么也不做,浑浑噩噩的活着,也有人尽自己所能,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尽管可能没什么用,但该做的还是要做。正如小说的主人公马洛为了完成对朋友的承诺,顶着几乎所有人的威胁去调查真相。

漫长的告别,听起来很浪漫,但是其中隐藏的是欺骗与利用,读完之后的感觉和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感觉差不多,怅然若失。

往期经典文学书单传送门

微信推书公众号:芭莳圈

微信读书公众号:小芭推书

QQ群:群1:16221010(未满)  群2:547674269(未满)  群3:773547472(已满)

阅读提示:芭莳圈是出于爱好创办的书评网站,愿为天下爱书人淘遍天下好文!
关注公众号“芭莳圈”,及时获取最新最全推文!
网站运营不易,
芭莳圈还请到访的书友们能够动动手指,点点页面的广告,助力网站的持续稳定运营,鼓励小懒坚持下去,谢谢!